校園動態
【聚焦雙新】石家莊一中教師孟慶善:“雙新”共同體學科教研活動中如何進行教材分析
“雙新”共同體學科教研活動中如何進行教材分析
1.通過活動,使我校教師加強對新課程和新教材的學習和教研,不斷更新原有教育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盡快適應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要求,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2.通過組織開展新課程新教材實施重難點問題研究,充分發揮我校的教研專業支撐與引領作用,與本地高中學校共同教研,共同成長,為提高區域教學水平作出貢獻。
1.單元教學內容的整體解讀;
2.重點知識點的整合分析;
3.相關高考試題的研究與分析;
4.研討課的課堂教學觀察與分析。
教材分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的前提條件,只有做好教材分析,才能準確確定教學目標,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科素養養成的導學案。
新課程下,數學教材在教學內容、核心素養滲透、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活動等方面的變化,使我們不僅僅要重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更多地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思考與表達、交流與反思,這必然會引發課堂教學設計的新變化,這也就促使我們要進行更貼近教學實際的教材分析。
新課程下,教材分析不再是就事論事的狹義的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而是基于學生發展和學校、社會背景下的整體分析。是在以課程標準、教材和學生為依據的基礎上,通過研讀和分析教材內容,以及教師用書,分析知識的邏輯結構、學生認知發展脈絡和學生需要參與的活動的線索,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并在此基礎上選用教法、編寫導學案,探索實施教學的步驟。
這個過程,能夠充分體現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創造性的勞動,也是教師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加深對教育理論理解的過程,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單元教學分析是指教師為完成學科課程標準中的一個知識單元而設計的教學方案。在對教材進行分析、整合的基礎上進行大單元教學可以使知識結構化,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理清難點,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歸納數學的階段特征,提高學習數學的能力。
大單元教學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本單元教材分析;單元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課時安排;組織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學情分析和學法指導;情境設計與教學過程;作業布置;單元練習或試題設計;單元教學反饋。
1.教學分析的幾個階段:
(1)研讀
《課程標準》是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和進行教學的依據。它詳細規定了課程的性質、任務、教學目的等。因此,在分析教材時應以課標為依據,以課標的要求為目的。認真研讀課標是正確進行教材分析的前提。
(2)泛讀
泛讀指在進行教材分析時,閱讀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參考書、數學教材、閱讀與教材有關的文章等,所謂厚積薄發就是這個道理。要通過這些資料的閱讀,明確教材在整個高中教學中的地位和任務,明確數學知識在各個教學階段“螺旋式”上升的情況。
(3)通讀
通讀教材,是對教材的體系結構、地位作用、文字內容、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整體了解。只有全面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掌握教材的技能體系,才能弄清教材要實現的目標,才有利于分析、處理教材。
這個階段我們主要考慮下面幾點:
①學生對教材的使用方式;
②學生學業成績變化及各方面的成長發展情況對教材使用的影響;
③教師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教材所表現的文化內涵、與學生的認知與心理規律協調性的分析與判斷;
④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與教材設計的差異;
⑤教師對教材的看法與改進意見。
(4)細讀
細讀是在通讀的基礎上,對數學教材中的某一部分(通常指一組教材或聯系比較密切的兩、三組教材)進行深研究,從整體上對該部分教材進行分析。
分析本段教材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表達方式和程序,研究素材、例題、練習與知識、技能穿插編排的意圖,從中領悟出教材提供的教與學的過程和方法,明確教材的思路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以此作為理解教材的一個重要方面和設計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
這個階段我們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面:
①該部分教材中知識的邏輯結構;
②該部分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
③該部分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怎樣體現的;
④該部分教材中包含了哪些數學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因素;
⑤該部分教材滲透了哪些思想教育的因素;
⑥該部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5)精讀
精讀是在細讀的基礎上,對數學教材中的某一節進行深入鉆研,分析每一段,研究每一句,斟酌每一詞與每一字,細致、具體地分析教材。
學情分析主要包括學生的興趣,原有的知識基礎,學生原有的技能基礎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
⑴要從分析學生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入手,再結合本單元教材內容特點確定教學總思路,然后設計具體的教學過程。
⑵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本單元的一些啟智點或激情點,以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興趣。啟智點主要是通過問題的設計來體現,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創設新情景。問題的提出要注意目的明確,難易適度,要有一定的思辯性、趣味性,要有可議之處。
本文入選??督逃乱曇啊?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