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交流
三寶聚首,兩岸同源丨靚了!語文、化學、歷史跨學科融合課
近日,在石家莊一中2021年度教育教學年會上,一節跨學科融合課閃亮了一干眾人的眼。 這節課是由我校三名教師:歷史教師張宇宙、語文教師趙晨光、化學教師殷鳳亮共同執教的一堂“跨學科融合課”——《大盂鼎的史里史外》。課程由央視熱播的文博節目引入,從轟動文博界的“禮和萬方商周青銅器特展”消息開始,引出被譽為“晚清三寶”的其中兩件“大盂鼎”與“大克鼎”的身影。而其中的大盂鼎恰好是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一第一單元的內容之一,精彩的引入一上來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歷史學科來說,通過明確人民在文化的守護、文物的傳承方面,培養學生的唯物史觀;通過大盂鼎年代的考證、大盂鼎的銘文解釋、青銅合金的比例分析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與歷史解釋的能力。 從語文學科來說,大盂鼎銘文闡釋對學生認識“書體”之“金文”有直觀作用,讓學生能夠了解“金文”的古樸、線條的凌厲等特征,同時對象形文字的鑒賞有幫助。以漢字書體的演變建立歷史縱向傳承與變化的認知,使得語文學科“審美鑒賞與創造”和書法常識建立聯系。同時銘文內容的解讀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有進一步的落實。 從化學學科來說,通過化學知識解決《周禮·考工記》記載“六分其金而錫居一”中關于銅錫比例的爭論,讓學生根據所學化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同時通過銅錫腐蝕的原理,提出保護大盂鼎的方法。教學中滲透化學核心素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揭示化學學習在文物保護層面的學科價值。 這節課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歷史、化學的知識作為基礎,而新高考背景下的靈活選科為跨學科融合提供了可能。學生可能對文物及考古都有陌生感,需要通過合理的情境設置激發興趣,引入課堂。 跨學科融合是我校雙新探索的一次成功試水,三位不同學科的老師以其精湛的教學功底共同執教一堂課,課內以歷史課堂為主線,輔以語文、化學老師專業的知識點播,學科間完美融合;整節課充滿了趣味性、知識性和文化性。課程最后,“三寶聚首九州慶,兩岸歸源一中國”的家國情懷更是把此節課推向了高潮。 未來,我校將深入研究、有效開展多學科融合課嘗試實踐,豐富生命課堂資源,做好雙新示范引領,讓創新教學實踐之路越走越實,越走越寬廣。